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国内 > 正文

东西部科技合作硕果累累

2023-08-24 09:12:05 经济日报

7月13日,首届宁夏科技成果转化暨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在银川召开。山东、上海等17个东部省市参会。在科技成果展台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两位科研工作者韦晓霞、林炎娟与宁夏闽宁镇农业致富带头人马雅铃共同手捧来自福建的科技转化成果——“福红”李,香甜的味道得到了称赞。


(资料图)

同成果展上的李子、百香果等香甜的水果一样,近年来,宁夏与东部科技合作结出了硕果。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亮相,一批科技成果引进落地转化,一批高端人才集聚,有力推动了宁夏科技进步。2022年,宁夏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突破60%,增幅居全国第5位,迈入全国二类创新地区,为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而这,主要得益于东西部科技合作这个好机制。

科技支宁机制新

近年来,宁夏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全区发展的战略之首,把东西部科技合作作为助推宁夏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2017年8月,由科技部牵头,北京、福建等6省市及中科院等4所高校院所参加的“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推进会在银川召开。

此次会议初步形成了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突出产业需求,针对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的科技需求,着力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突出人才集聚,把引进东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团队作为重点合作内容。三是突出协同创新,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四是突出结对共建,提升宁夏科技园区的研发、成果转化和管理运营水平。

在此次会议上,宁夏还与6省市首批签约项目104个。其中,联合科研攻关65个,共建创新平台28个,“双创”载体5个,结对共建园区6个。为了扎实推进“科技支宁”,宁夏专门设立了东西部科技合作专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葡萄酒等重点领域,联合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及创新集成应用。

这一创新性举措,有力地解决了宁夏长期以来人才匮乏、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极大增强了宁夏的发展动力,架起了东西部科技合作的“金桥”。

“闽宁情,始于扶贫,但不终于扶贫。福建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了一批闽宁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新成效。2020年至2022年,宁夏吸纳福建的技术合同共139项,合同成交金额达1.67亿元,交易规模逐年攀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显著提升。”福建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舒说。

“科技支宁”机制得到了充分肯定。2022年7月,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工作推进会在宁夏召开。科技部宣布,支持宁夏启动“科技支宁2.0”,探索东西部科技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样板。2022年10月,宁夏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的方法路径,着力深化“科技支宁”机制。

目前,宁夏已与东部11个省市、13所高校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11+13”长效合作机制,区外700多家科技创新主体与9200多名科技人员深度参与宁夏科技创新活动。

众多领域结硕果

科技成果向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转移转化的速度和效果,已成为决定区域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近年来,“科技支宁”紧扣“宁夏所需,东部所能”主线,组织实施了1500多项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引导创新要素加快汇集,助力宁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西部转化应用,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走进宁夏吴忠仪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该公司主要生产调节阀、球阀等产品。近年来,该公司依托高端控制阀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多家著名高校院所及上下游骨干企业,针对高端控制阀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展开合作研究,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端控制阀的进口替代与自主可控。

一花独秀不是春。国能宁夏煤业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等创新团队合作实施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在重大关键技术和大型装备、材料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宁夏首次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共享集团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型3D打印机在铸造行业的产业化应用;天地奔牛集团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年产2000万吨智能综采输送装备……

“科技支宁”不但助力宁夏产生行业“单项冠军”,而且以“六特六新六优”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产业呈现体系化、机制化、组团式发展。

在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盾源聚芯、中欣晶圆等一批新材料、新能源重点企业形成了集群式发展,覆盖光伏硅、第三代半导体、储能电池材料等领域,正在形成从单晶硅到光伏电池、从蓝宝石到智能终端应用、从半导体材料到关键部件、从正极材料到电池材料的全产业链。不少企业是行业领军企业,头在东部,身子在宁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合作,推动宁夏新材料产业由单打独斗到融合发展、由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集群跨越。

在农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科技支宁”也结出了果实。

针对“六特”产业枸杞,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与福建农林大学等联合,首次完成茄科枸杞属全基因组测序,建立了种类与数目最多的枸杞代谢物数据库。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等指导帮扶下,宁夏闽宁镇园艺村红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雅铃引进“福红”李等20多个新品种水果;宁夏博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蜜语”百香果等,成为闽宁协作科技新成果,将大幅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近年来,宁夏建立了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118.25亿元,年均增长近30%;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累计达2558项,年均增长25%以上。

创新生态多样化

7月14日上午,宁夏首次科技成果竞拍会和科技成果评价沙龙在银川举办。来自宁夏农林科学院的22项优质农业科技成果亮相拍卖会,最终18项科技成果与企业“牵手”成功,成交价总额达306.2万元。

“科技成果竞价拍卖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最大限度体现各类科技成果的价值。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正确评价导向,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宁夏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放说。

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环境。“科技支宁”机制实施以来,宁夏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不断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创新柔性引才引智模式。在东西部科技合作中,宁夏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从刚性引才向柔性引才转变,以市场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柔性引进和使用国内外人才资源。通过灵活方式,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62个,吸引了包括百余位院士在内的9000多名区外创新人才参与宁夏科技创新活动。

坚持市场化开放合作机制。紧紧抓住合作机制这个关键,突出企业合作主体地位,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面向全国构建“1+N”开放合作模式。积极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所有科研项目实行“长年受理、集中评审”“不见面、网上办”。突出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上的主导地位,推进项目“包干制”,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权,为东部地区创新主体参与宁夏科技活动创造宽松环境。

支持建设各类创新载体。中国工程院2018年在宁夏建立西北首家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地方研究院,宁夏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中国枸杞研究院。目前,宁夏与东部地区合作共建创新载体160多个、合作共建园区9个,在北京等地建设离岸孵化器和飞地科研育成平台10家,形成了多样化创新生态。

在扩大“朋友圈”的同时,宁夏愈加良好的创新生态也有力带动了本地人才培养,有效提升了宁夏科技支撑能力。目前,宁夏全区研发人员达到29463人,同比增长39.3%。全区博士总量突破2000人,比5年前净增70%;全区人才总量突破85万,比10年前翻了一番。

宁夏的目标是,到2027年,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1000项以上,引进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00项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基本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今后,科技部将与宁夏一道,用好部区会商和‘科技支宁’机制,持续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不断推进宁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科技部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副主任张杰军说。